喜定太学生·送袁侍郎 - 宋,詹琰夫

天眷频年惜挂冠,谁令今日远长安。
举幡莫遂诸生愿,祖账应多行路难。
去草岂知因害稼,弹乌何事却惊鸾。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离开长安、远离家乡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首句“天眷频年惜挂冠”,意为多年来一直受到上天的眷顾,但却不得不辞去官职。这里的“挂冠”指的是辞官归隐,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第二句“谁令今日远长安”,诗人在问自己,究竟是谁让自己今天要离开长安这个繁华之地。这里的“长安”代指当时的都城,象征着权力、地位和荣华富贵。诗人通过反问,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离别的不舍。 第三句“举幡莫遂诸生愿,祖账应多行路难”,诗人在这里提到了“举幡”和“祖账”,分别代表了学子们的理想和家族的期望。诗人表示,虽然自己已经离开了官场,但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无法满足家族的期望。同时,诗人还表达了离别之路的艰辛和不易。 第四句“去草岂知因害稼,弹乌何事却惊鸾”,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去草岂知因害稼”,意味着在去除杂草的过程中,可能会误伤到庄稼,暗示诗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伤害到身边的人。第二个典故“弹乌何事却惊鸾”,讲述了一个弹奏琴曲的人,因为弹奏得太好,反而惊动了天上的神鸟鸾。这里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可能会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离别的无奈、惋惜和艰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多个典故,使得诗歌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