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 -
明,姚道衍
偶同看竹过林庐,素抱欣从此日舒。
浅碧云虚泉落后,孤红霞澹涧芳余。
放禅时至钟鸣室,施食人回鸟下除。
胜地每嫌山水隔,不因乘兴到应疏。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友人同游竹林,欣赏自然风光的诗篇。整首诗以描绘竹林景色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偶同看竹过林庐”,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偶然相遇在竹林之中,一起欣赏竹林美景的情景。这里的“偶同”二字,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不期而遇,也暗示了这种友情的珍贵。
第二句“素抱欣从此日舒”,意味着诗人从这次游览中感受到了愉悦和放松,心情变得舒畅。这里的“素抱”指的是诗人内心的纯真和善良,而“欣从此日舒”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第三句“浅碧云虚泉落后,孤红霞澹涧芳余”,通过对竹林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竹林的宁静、清幽之美。这里的“浅碧云虚”形容了竹林上空淡淡的云雾,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泉落后”则描绘了泉水从高处落下的景象,增添了诗意;“孤红霞澹涧芳余”则表现了夕阳余晖映照在竹林上的美丽景色。
第四句“放禅时至钟鸣室,施食人回鸟下除”,描述了僧人在竹林中的日常生活。这里的“放禅”指的是僧人在竹林中静坐冥想,而“钟鸣室”则是僧人敲响的钟声所在之处。同时,这句诗还表现了僧人施舍食物给鸟儿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最后一句“胜地每嫌山水隔,不因乘兴到应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认为美好的风景总是被山水所阻隔,但正是因为这种阻隔,才使得友情更加珍贵。这里的“乘兴”意味着诗人兴致勃勃地去欣赏美景,而“应疏”则表示即使因为山水阻隔而无法常常相聚,也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竹林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浅碧云虚”、“孤红霞澹”等,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