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后谢座主 -
唐,周匡物
一从东越入西秦,十度闻莺不见春。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
悲欢暗负风云力,感激潜生草木身。
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深情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感慨。诗的开篇“一从东越入西秦,十度闻莺不见春”,描绘了诗人从东越走到西秦,多次听到莺啼却未曾见到春天的景象,这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不确定性。诗人借此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无常。
接着,“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这里诗人用比喻手法,将昆山比作高贵的事物,瓦砾比作卑微的事物,灵沼则比作洗净尘埃的地方。诗人试图将瓦砾投向昆山,让灵沼洗涤尘埃,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追求和对洗净心灵的渴望。
然后,“悲欢暗负风云力,感激潜生草木身”,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悲欢离合都受到风云的影响,而感激之情则源于草木的生命力。这里,诗人把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力量相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诗人在半夜与自己的影子对话,思考古往今来忍辱负重的人是谁。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哲理丰富,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的才华和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让人读后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