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隐 -
明,汪应轸
鸣鸠拂其羽,四海皆阳春。
秋风起鹈晙,蓬棘深藏身。
时哉有显晦,微鸟灵于人。
孰谓鸠性拙,而同凤与麟。
这是一首以鸣鸠为题材的寓言诗,借物喻人,寓意深远。诗歌通过对鸣鸠在不同季节的行为描绘,表现了人生的起伏变化,以及个体在时势变迁中的应对之策。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性、命运和时机的深刻思考。
首二句“鸣鸠拂其羽,四海皆阳春”描绘了春天来临,鸣鸠振动羽毛、欢快鸣叫的景象,生机勃勃,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焕发。
接着,“秋风起鹈晙,蓬棘深藏身。”描绘了秋天来临,鸣鸠在蓬棘中深藏身影,躲避寒冷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低谷和困境。
“时哉有显晦,微鸟灵于人。”这两句诗深化了主题,表达了时光流转,盛衰起伏的哲理,同时也暗示着鸣鸠虽小,却具有着超乎常人的灵敏度和生存智慧。
最后两句“孰谓鸠性拙,而同凤与麟。”以反问的语气,赞扬了鸣鸠的智慧,虽然在传统文化中,鸠常常被视为笨拙的鸟,但在这里,诗人却赋予了鸣鸠与凤凰、麒麟等灵兽同样的智慧和灵性。
整首诗用生动的形象和深入的思考,让我们对鸣鸠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我们自身的生活有了更深的反思。它教导我们认识生活的起伏变化,理解并接受命运的无常,同时也赞美了那种在困境中仍能灵活生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