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宋,李公明

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
不须求胜解,只此是奇功。
卓卓孤峰上,明明百草中。
若将声色舍,声色却盲聋。
这首诗《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不须求胜解,只此是奇功。卓卓孤峰上,明明百草中。若将声色舍,声色却盲聋》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中庸之道为主题,强调了超越世俗观念、追求内在精神境界的重要性。 首先,诗中提到了“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这是对中庸之道的解释。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它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考虑事情的正面意义,又要考虑其负面影响,以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在这里,“庸”字意味着这种平衡之道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而不是高深莫测的神秘理论。 接着,“不须求胜解,只此是奇功”表达了中庸之道并不需要追求表面的胜利或解决,而是追求内在的精神境界和平衡。这种平衡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奇妙的功效,它超越了世俗的胜负观念,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卓卓孤峰上,明明百草中。若将声色舍,声色却盲聋”这几句诗则以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中庸之道。它把中庸之道比作卓卓独立的孤峰,超然于众草之外;又把舍弃声色比作去除盲聋,使人们能够听到内心的声音,看到真实的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中庸之道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它追求内在的精神境界和平衡,超越了世俗的胜负观念。通过舍弃声色等外在诱惑,人们能够听到内心的声音,看到真实的世界,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这首诗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平衡,不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追求内在的精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