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惠补阙 -
唐,林宽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长因抗疏日,便作去官心。
清俸供僧尽,沧洲寄迹深。
东门有归路,徒自弃华簪。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人在诏书下达后,深入竹林,心中充满了去官之意。他性格刚毅,直言不讳,对官场生活已无眷恋,决心弃官归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首联“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描绘了诏书下达,搜寻隐居高人,而这位高人却选择深入竹林,远离世俗纷扰。这一联通过“诏下”与“高人入竹林”的对比,展现了高人的清高气节与对世俗的不屑一顾。
颔联“长因抗疏日,便作去官心。”描述了高人因长期直言进谏,早已萌生去官之心。这一联通过“抗疏”与“去官心”的因果关系,突显了高人刚毅性格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颈联“清俸供僧尽,沧洲寄迹深。”描绘了高人用微薄的俸禄供养僧人,自己寄居在沧州深处。这一联通过“清俸供僧尽”与“沧洲寄迹深”的描绘,展现了高人清廉自持、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尾联“东门有归路,徒自弃华簪。”表达了高人东门之路可行归隐,他却自弃华贵的发簪,决心不再回官场。这一联通过“东门有归路”与“自弃华簪”的对比,强调了高人决心弃官归隐,不再留恋权位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高人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对清廉自持、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直言进谏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