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 -
唐,汪遵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这首诗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华的赞赏和对他未遇明主之前的耕耘生活的描绘。首句“陆困泥蟠未适从”描绘了诸葛亮未得志前的困境,像龙困在泥潭中,不能展翅高飞。“岂妨耕稼隐高踪”一句则表现了诸葛亮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心怀高远,隐居耕读,静待时机。
后两句“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则是对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赞美,同时也感叹如果没有刘备的慧眼识珠,谁又能知道茅庐中卧着的这条龙呢?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诸葛亮未遇明主前的描绘,表达了对他才华的赞赏和对他坚韧不屈的精神的敬佩。同时,也通过对刘备三顾茅庐的赞美,强调了识才之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