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经 - 宋,孙邦

渊明遇佳趣,欲辩每忘言。
道安对胜士,高论矜弥天。
斯人已往不可得,悠悠俗驾徒争先。
梦尸梦秽了不悟,甯论掷足与裸颠。
虽知香臭在得丧,一朝十获岁九迁。
谁能休沐过僧语,聊问我林仍我泉。
贤哉令尹得此趣,颇厌世味如荤羶。
学人荐取妙香句,莫学大珠空饭眠。
宅侧造猪栏,正坐贪秽免。
巷中堆马粪,而以清贵显。
二事大不侔,其眼乃能辩。
吾徒与衲子,相去夫何远。
只恐无鼻孔,当知係所践。
勿谓一瓣香,便解生一善。
居心苟不净,探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纷扰和名利追求的厌倦,以及对宁静、自然和清纯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赞美渊明的境遇和情趣,表达了对远离世俗纷扰、专注内心世界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用了道安高僧的高论,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超脱,而不是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梦尸梦秽”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污浊,“香臭在得丧”则表达了得失之间的无常和虚幻。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猪栏”和“马粪”等事物,强调了清净与污浊之间的巨大差异。 在诗歌的语言风格方面,诗人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以及流畅、自然的句式,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渊明境遇的赞美和对道安高僧高论的引述,表达了对清净、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呈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