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壬戌之秋 - 宋,刘将孙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
客云天地蜉蝣。
记千里舳舻旗帜浮。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
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这首词是描绘在壬戌年的秋天,苏轼在七夕之后的一天泛舟赤壁的场景。词的开篇“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接下来的“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四句,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画面,既有自然风光的美,又有人文的雅趣。其中,“赤壁风清”和“东山月上”两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夜晚的宁静与祥和。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三句,以声衬静,通过桂棹敲击船舷和洞箫的悠扬声音,反衬出环境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三句,通过动作和视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作者沉浸在思绪中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远方景色的朦胧之美。 下阕通过客人的口吻,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英雄不在的感慨。“客云天地蜉蝣。记千里舳舻旗帜浮。”两句,通过比喻和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形象地展现了人生的短暂和历史的沧桑。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四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叹息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三句,通过客人的口吻,表达了对于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最后的“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三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态度,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展现了苏轼在泛舟赤壁时的所见所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