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促篇 -
明,何景明
刺促刺促,井燎不续。
虽有场苗,室则靡粟。
罗雀务获,不言其多。
见彼渊鳞,或言其苛。
跣夫逐鹿,坐者食肉。
苟一需百,百尔莫足。
譬彼乘车,弗率坦野。
驱驰不已,或败尔马。
河有伏罟,蛟龙去之。
相彼有明,孰逢其灾。
前有鼓乐,后有寇盗。
方言方笑,不敢以告。
执鼠不力,或伤其手。
彼虎彼兕,矧不以走。
有蓬其树,其腹之枵。
岂不休息,维颠在朝。
这是一首古代诗歌,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困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一、主题深入
诗歌主题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描写了贫富差距、劳逸不均、强弱相争等现象,以及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奈和困苦。这种深入的剖析和描绘,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二、意象生动
诗歌中的意象生动且富有象征意义,如“井燎不续”象征生活的艰难,“场苗”象征劳动的成果,“罗雀务获”象征贪婪的追求,“渊鳞”象征强大的敌人等。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广阔和深远。
三、语言简练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性和音乐性。同时,简练的语言也使得诗歌的意义更为凝练和深刻。
四、情感真挚
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生活的无奈和哀叹,也有对不公现象的愤怒和控诉。这种真挚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困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