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 - 唐,刘商

巴人远从荆山客,回首荆山楚云隔。
思归夜唱竹枝歌,庭槐叶落秋风多。
曲中历历叙乡土,乡思绵绵楚词古。
身骑吴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
猿啼日暮江岸边,绿芜连山水连天。
来时十三今十五,一成新衣已再补。
鸿雁南飞报邻伍,在家欢乐辞家苦。
天晴露白钟漏迟,泪痕满面看竹枝。
曲终寒竹风袅袅,西方落日东方晓。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思乡诗,以巴人(古代四川地区居民)的口吻,描绘了他在远离家乡的荆山(位于湖北地区)做客,思念家乡,生活艰辛,但又坚韧不屈的情景。 首句“巴人远从荆山客”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一个巴人远离家乡,来到荆山做客。接下来的“回首荆山楚云隔”更加深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回首望去,荆山和家乡的楚地之间隔着重重云雾。 诗人在夜晚唱起了竹枝歌,这是他的思乡之情得以宣泄的一种方式。同时,“庭槐叶落秋风多”这一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寂寥。诗人在歌中叙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乡思绵绵,仿佛楚辞中的古老情感一般。 诗人又描绘了自己骑着不怕虎的吴牛,手提蓑笠在风雨中前行的坚韧形象,表现了他在异乡艰难生活的同时,仍然保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猿猴在日暮时分的江岸边啼叫,绿芜连绵,山水相连,这些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人在回忆自己从十三岁来到荆山,现在已经十五岁,身上的新衣服已经缝补过多次,这也反映了他在异乡生活的艰辛。鸿雁南飞,报告着邻里的消息,诗人在家时欢乐,离家后却饱受苦难。天晴露白,钟漏迟缓,诗人满面泪痕地看着竹枝。诗歌在“曲终寒竹风袅袅,西方落日东方晓”的景象中结束,既表现了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又展现了他坚韧不屈、迎接新一天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细腻,通过对巴人生活的描绘和思乡之情的表达,展现了人类在异乡生活中的艰辛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