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仙坛 - 宋,况志宁

上疏归来事可欢,岭头谁为築星坛。
先生不食炎刘禄,自拾松花当晚餐。
这是一首充满了隐逸气和诗意生活的诗歌。首先,从整体上看,诗歌描绘了一个拒绝了朝廷禄位,选择归隐山林,靠自拾松花为餐的先生形象,体现了对高尚节操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其次,从诗句分析,首句“上疏归来事可欢”提出了一个背景,即先生从朝廷上疏归来,其中“事可欢”表达了先生对归来的喜悦,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上疏”内容的遐想。次句“岭头谁为筑星坛”则进一步将场景转向山林,提出了“星坛”这一意象,既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暗示了先生归隐的决心。 最后两句“先生不食炎刘禄,自拾松花当晚餐”则明确表达了先生的高尚节操和隐逸生活。其中,“不食炎刘禄”是对炎凉世态的拒绝,“自拾松花当晚餐”则是对朴素、自然生活的接纳。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先生的生活状态,也通过对比表达了先生的价值观。 在修辞手法上,这首诗也颇有特色。比如,“岭头谁为筑星坛”一句使用了设问手法,既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同时,“自拾松花当晚餐”一句则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松花”这一象征自然、朴素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先生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先生归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高尚节操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