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四首 - 宋,释法泰

百丈开田说大义,理事圆融无不备。
梵音清彻十方闻,草树锄锹皆耸起。
末后双拳再展开,拖泥带水为痴呆。
船流到岸五千里,刻舟求剑徒悠哉。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深意的诗。诗中的语言和意象都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引导读者去思考生活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似乎在讲述一种人生的哲理或者精神的成长。开篇的“百丈开田说大义,理事圆融无不备”可以理解为在生活的田野上,以百丈的步伐开拓前行,理解并实践大义,理事圆融,具备完备的智慧和素质。 “梵音清彻十方闻,草树锄锹皆耸起”一句,梵音指的是佛教中的诵经声,象征着精神的力量和智慧的觉醒。十方则代表全方位,意味着这种智慧的力量无处不在,能够影响周围的一切,草树锄锹皆耸起,象征着生活因此而焕发生机。 “末后双拳再展开,拖泥带水为痴呆”这句诗中的“双拳展开”象征着放下执着,摆脱束缚。“拖泥带水”则形象地表现了执着于世俗琐事的状态,“痴呆”二字则暗示了这种状态的不智。 最后的“船流到岸五千里,刻舟求剑徒悠哉”则是在形象地表达人生的变迁和适应。船流到岸五千里,象征着生活的变化和流转。刻舟求剑则寓言固守陈规,不知变通,只会让自己徒劳无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人生的成长、智慧的觉醒、放下执着和适应变迁等主题,引导读者去深思生活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