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 宋,乐雷发

大袖褒衣走浙淮,何人不识鹤山来。
只今心印谁传得,自摺通书拨篆灰。
这首诗《大袖褒衣走浙淮,何人不识鹤山来。只今心印谁传得,自摺通书拨篆灰》通过描绘诗人大袖褒衣,走过浙江、淮河流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鹤山来此地的名声和影响力之大。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心印传承的关注,以及对焚烧书籍的无奈和感慨。 首句“大袖褒衣走浙淮,何人不识鹤山来”,通过描绘诗人行走在浙江、淮河流域的情景,展示了鹤山的名声和影响力之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句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鹤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自豪感和自信。 “只今心印谁传得”一句,表达了对心印传承的关注。心印是禅宗中指代心性、悟性的传承方式,通过心印的传承,可以传递智慧和修行经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心印传承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心印传承状况的担忧和无奈。 “自摺通书拨篆灰”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焚烧书籍的无奈和感慨。在古代社会,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书籍可能会被视为无用或危险而被焚烧。这句诗通过描绘焚烧书籍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行走在浙淮地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鹤山的影响力和名声之大。同时,也通过关注心印传承和焚烧书籍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深刻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