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拾遗旧隐 -
唐,胡骈
林下茅斋已半倾,九华幽径少人行。
不将冠剑为荣事,只向烟萝寄此生。
松竹渐荒池上色,琴书徒立世间名。
白杨风起秋山暮,时复哀猿啼一声。
这首诗《林下茅斋已半倾,九华幽径少人行》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与自然共生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茅斋倾圮、幽径无人、松竹荒芜、琴书无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深深感悟。
首联“林下茅斋已半倾,九华幽径少人行”,诗人以茅斋半倾来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而“九华幽径少人行”则描绘出一种人迹罕至、世事纷扰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
颔联“不将冠剑为荣事,只向烟萝寄此生”,诗人明确表达了自己不愿为世俗荣华而屈尊,他选择在烟雾缭绕的藤萝之间度过一生,这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坚定追求。
颈联“松竹渐荒池上色,琴书徒立世间名”,诗人对松竹池景的描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而琴书徒然拥有世间的名声,却无法填补诗人的内心空虚。
尾联“白杨风起秋山暮,时复哀猿啼一声”,诗人以白杨秋风和哀猿啼鸣收尾,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的淡漠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