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伯庸 - 宋,冯京

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
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这首诗表达了对孔子思想及其传承的赞扬,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不公。首句“孔子之文满天下”,是对孔子学问的赞美,表达了孔子的教诲和智慧深入人心,广为流传。次句“孔子之道满天下”,则是对孔子道德的颂扬,表明孔子的道德观念具有普遍的价值。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得其文者公卿徒”,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层阶级垄断文化和权力的现象,那些得到孔子学问的人往往身居高位,成为公卿贵族。而“得其道者为饿夫”,则更深一层地表现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那些真正理解和践行孔子道德的人,却往往贫穷困苦,饱受磨难。 此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同时也表达了对孔子学问和道德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