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常乐寺五云台 -
宋,姚舜陟
虚空本无云,一气谁所主。
云空两无碍,起灭自散聚。
吾闻心归源,空殒亦无所。
应知不空者,物感自如雨。
君看贤首师,自视木与土。
与云亦奚期,况问色有五。
云何坐说法,瑞应乃如许。
休疑诸天集,未必众龙吐。
云空法如是,我说无说故。
堂中嫡孙在,客至当问取。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内心本源的精神境界。首句“虚空本无云,一气谁所主”表达了宇宙初始、无形无相的状态,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接着,“云空两无碍,起灭自散聚”则表现了云与空相互无碍、自然聚散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事物的无常与变化。
“吾闻心归源,空殒亦无所”一句,传达了作者追求心灵归一、归于本源的理念,同时体现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而“应知不空者,物感自如雨”则进一步强调了世间万物皆由心生,心如虚空,能包容万物。
诗中的“贤首师”可能是指一位高僧或智者,他视木与土皆无差别,与云也没有期约,更不用说色有五种了。这种境界体现了对事物平等无差别的态度,彰显了高僧的智慧与超脱。
“云何坐说法,瑞应乃如许”一句,表达了高僧讲经说法的场景,以及祥瑞感应的现象。此处的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展现了作者对高僧的敬仰与赞美。
“休疑诸天集,未必众龙吐”进一步渲染了神秘的气氛,表达了各种神奇的现象未必是诸天集会或众龙吐水的结果,而是源于高僧的智慧和法力。
最后,“云空法如是,我说无说故”一句,总结全诗,强调了佛法如虚空般无边无际,无法用言语表达。而“堂中嫡孙在,客至当问取”则表现了作者谦虚的态度,引导读者向堂中的嫡孙询问佛法真谛。
整首诗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与神秘色彩,展现了作者对佛法、自然与宇宙的深刻理解与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