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芬阁 - 宋,令狐俅

元英去世二百年,其迹虽久骚雅传。
田庐不废子孙贤,庆门簪组方蝉联。
我来源中访高隐,人邀客云山前。
朱门绿阁照溪水,长松茂材寒烟。
滩声萧萧到几席,魂清骨冷忘睡眠。
伊子出处不自判,尘缨俗网常萦缠。
儿孙渐多食众,高翔远引嗟无缘。
他年家事苟有付,杖藜此同悠然。
这首诗表达了对元英逝世的哀悼和对他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描绘了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对尘世的困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元英去世二百年,其迹虽久骚雅传”,开篇即点明元英已逝世二百年,但他的事迹和精神仍通过诗歌传承下来。这表达了诗人对元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颔联“田庐不废子孙贤,庆门簪组方蝉联”,描述了元英后代的繁荣景象,也暗示了元英的精神品质对后代的积极影响。 颈联“我来源中访高隐,□人邀客云山前”,诗人表达了自己来访寻访高隐的人,被邀请至云山前,展现了诗人的雅致和闲情逸致。 接下来几联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朱门绿阁照溪水,长松茂材□寒烟。滩声萧萧到几席,魂清骨冷忘睡眠”,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清静悠闲的生活状态。 诗人在“伊子出处不自判,尘缨俗网常萦缠”中表达了对尘世的困扰和无法自拔的矛盾心情。而“儿孙渐多食□众,高翔远引嗟无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后代子孙繁衍生息,但却无法像元英一样高飞远引的感慨。 最后一联“他年家事苟有付,杖藜□此同悠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够像元英一样,有付家事,手持杖藜,悠然自在地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元英的怀念和赞美,以及对诗人自身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静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困扰的矛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