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生刍一束 - 唐,郑孺华

孙弘期射策,长倩赠生刍。
至洁心将比,忘忧道不孤。
芝兰方入室,萧艾莫同途。
馥馥香犹在,青青色更殊。
芳宁九春歇,薰岂十年无。
葑菲如堪采,山苗自可逾。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尚、洁净的心境,以及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品质的看法。 首句“孙弘期射策,长倩赠生刍”引用了两个历史故事,意在表明诗人对于贤才的敬仰和赞赏。孙弘和长倩都是历史上的贤才,他们的故事激励着诗人追求高尚的品质。 接下来,“至洁心将比,忘忧道不孤”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心灵的追求,以及在追求道德道路上的坚定信念。诗人认为,只有心灵纯洁,才能真正忘却忧愁,走上正确的道路。 “芝兰方入室,萧艾莫同途”一句中,诗人用芝兰和萧艾比喻美好和恶劣的品质。芝兰是香草,象征着美好、高尚的品质;萧艾则是恶草,象征着恶劣的品质。诗人认为,美好和恶劣的品质不应该混杂在一起,而应该泾渭分明。 “馥馥香犹在,青青色更殊”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美好品质的特点。香气和青色都是美好品质的象征,这些品质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反而会变得更加珍贵。 “芳宁九春歇,薰岂十年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品质的坚守和追求。美好品质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芬芳。 最后,“葑菲如堪采,山苗自可逾”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的渴求和期待。诗人认为,只要有人才,就可以超越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