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幸承天(二首) -
明,孙宜
万国先声二月过,亲行丰乐旧山河。
趋朝故老虔奔走,失候元臣合谴诃。
燕寝昼参增拭泪,享筵朝荐阅登歌。
从来只谒关殊思,此地无妨礼数多。
这首诗是作者在宋朝时期所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的前六句从朝廷中的一些近事说起。由于远在辽朝管辖之下的各民族相继宣布臣服于北宋,再加上平定了河东后各地秩序的稳定,真可以说是举国若惊,因此为了“示众”的作用,张皇其事、炫耀兵威地在此次行程经过的地方经过时而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作者在诗中首先就点出了这一点。接着作者又写了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奔走忙碌,元臣责备谴诃,以及自己内心的酸楚。后四句又写了欢迎仪式的一些具体情景,如官员们拭泪、朝臣们登台唱歌等等。最后又写了作者对这次“过”来的辽朝使者表示了应有的礼节。
这首诗写得比较含蓄,如“趋朝故老虔奔走”,“失候元臣合谴诃”,都是借写朝廷中官员们的反应来表达作者对辽朝使者到来的看法。又如“燕寝昼参增拭泪”,“享筵朝荐阅登歌”等句,也是借写欢迎仪式上的繁文缛节,间接地表现了对辽朝使者的身份以及双方关系的一种认识。“从来只谒关殊思”,“礼数多”是因为特殊的关系而带来的特殊的礼遇。这样含蓄的写法显得“过文宛转而寓意精微”。此外,“旧山河”、“关殊思”等语还富有象征色彩。
在形式上这首诗讲究格律,是经过了认真推敲、雕琢的。诗中的语言也有一定的表现力。总起来说这首诗还是一首较好的七言律诗。
总之,此诗反映了北宋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强硬政策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一面,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同时通过语言的雕琢、结构的安排以及形象的塑造和比喻的运用等方面来说,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只能将它看作是尚属初期的习作的作品。但是通过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思想动态和某些具体的创作方法等等。
尽管如此这首诗的意境还是比较单纯的。我们分析来看无论是作者所渲染的气氛还是所追求的表达方式都比较单一化,都是为了突出北宋王朝的威武气势和对辽朝使者所采取的特殊礼遇,从而衬托出北宋王朝的强盛和辽朝使者的身份以及双方关系的一种认识。这正是此诗意境单纯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当然这也正是此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局限性所在。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北宋王朝对外政策的某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此诗在语言、技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也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材料。因此此诗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