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愤四首 -
宋,汪炎昶
孔道贵平治,藜羹戹于陈。
回也得其术,回也亦最贫。
微言陉编简,又以诒我人。
徒能相困悴,未能泽期民。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治国之道,表达了作者对贫富差距、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首句“孔道贵平治,藜羹戹于陈。”描绘了一个公正公平的道路,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藜羹是一种粗劣的食物,而“陈”则表示贫穷和困顿。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贫富差距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
“回也得其术,回也亦最贫。”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名叫“回”的人的赞美,他找到了治国的道路,然而却陷入了最贫穷的境地。这里的“回”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作者自己,也可能是作者虚构的人物。无论哪种情况,这两句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治国之道艰辛的理解和同情。
“微言陉编简,又以诒我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经典微言大义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传授这些知识的人的感激之情。这反映了作者对学问和知识的重视,以及对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徒能相困悴,未能泽期民。”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只会导致人民困苦的政策和行为的批评。作者认为这些政策未能给人民带来福祉,未能解决民生问题。这体现了作者对民生问题的深深关切,以及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公正、民生疾苦的深深关切,以及对治国之道艰辛的理解和同情。它反映了作者的道德理想和人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批判精神和改革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