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灵一上人 - 唐,严维

一公何不住,空有远公名。
共说岑山路,今时不可行。
旧房松更老,新塔草初生。
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
禅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
谁复修僧史,应知传已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山中古寺的怀念和对未来可能衰败的忧虑。诗人通过对古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同时也对古寺未来的命运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首联“一公何不住,空有远公名。”诗人以“一公”指代古寺,表达了对古寺未能留住历史人物的不满和遗憾。同时,“空有远公名”也暗示了古寺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名,但如今却无人居住,显得空洞而寂寥。 颔联“共说岑山路,今时不可行。”诗人通过“共说”一词,表达了对古寺所在地的传说和历史的了解。然而,“今时不可行”则表达了现实中对古寺无法前往的遗憾。 颈联“旧房松更老,新塔草初生。”诗人通过对旧房松树和新建佛塔的对比,表达了对古寺历史变迁的感慨。松树更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新塔草初生,则象征着新事物的出现和旧事物的消亡。 尾联“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诗人通过描述寺庙中僧侣们的经论和墨客们的文章,表达了对古寺文化内涵的赞美和对文化传承的期望。然而,“禅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却也表达了对古寺未来命运的忧虑。最后一句“谁复修僧史,应知传已成。”则是诗人对历史遗忘的担忧和对传承历史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以及对未来可能衰败的忧虑。这种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让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