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守民归浙之常山 - 明,先竹深府

壮游湖海几经年,老气凌云雪满颠。
诗思已成芳草梦,归心又上木兰船。
长亭人折春前柳,驿路梅开雪后天。
万壑千岩旧形胜,酒樽茶灶向谁边。
这首诗是作者老年时壮游湖海的回忆。首联“壮游湖海几经年,老气凌云雪满颠。”两句中,作者自道其年轻时曾湖海飘泊,老气横秋,颇有壮游之慨。一个“凌”字,颇显老迈雄姿。这为全诗定下豪迈、乐观的基调。 颔联“诗思已成芳草梦,归心又上木兰船。”两句中,前一句写诗思浩荡,难以追寻;后一句写归心殷切,难以排遣。如此矛盾,却更显得豪迈。 颈联“长亭人折春前柳,驿路梅开雪后天。”两句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旅途生活的厌倦之情。“长亭人折春前柳”,写行人途中所见,作者看到了暮春时节,游子留恋的“春前柳”。古代驿路上长亭短亭多植柳,折柳送别是古风流俗,也成了词里的暗喻。“驿路梅开雪后天”,写诗人自己所在之地,经过了严冬,如今已见出梅花的盛开。这一句寓含了由冬去春来、时序更迁的沧桑感,从眼前的景象又反衬了客居他乡的孤独感。 尾联“万壑千岩旧形胜,酒樽茶灶向谁边。”是作者发出感慨之语。原来所熟悉的万壑千岩的风光早已改变了,那些饮酒赋诗、消磨岁月的陈迹只留下地名和痕迹,在辗转流徙中都不复存在了。那频频光顾此地的小樵夫和煮茶的老客人如今也已不在了。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感情深沉。诗人将少年之志与暮年之叹、客居之苦与思乡之愁交织在一起,使全诗意境深远而富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