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中宴集 -
宋,赵源
九日登临老奈何,强将幽恨寄悲歌。
疲欹巾帽愁风动,病著饥肠厌酒多。
东岭荒榛藏马鬣,西岩空榻锁蜂窠。
独怜堂下千章木,跨历齐梁未改柯。
这首诗《九日登临老奈何,强将幽恨寄悲歌》是一首深情的诗,它以九日登临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身体状况和登高望远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首句“九日登临老奈何”,直接点明时令和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之情。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阳节,人们会登高远望,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然而,诗人已经年老,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尽情享受这样的节日。
“强将幽恨寄悲歌”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痛苦和无法排遣的忧愁。诗人将内心的情感寄托在悲歌之中,通过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疲欹巾帽愁风动,病著饥肠厌酒多”这两句通过描绘诗人的身体状况,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诗人因为风而疲倦地歪戴着帽子,因为病痛和饥饿而无法尽情享受酒的滋味。这样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痛苦和无助。
“东岭荒榛藏马鬣,西岩空榻锁蜂窠”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所见到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东边的山岭上长满了荒榛,掩盖了曾经的马鞍印记;西边的山岩上空荡荡的,只有空空的床榻和蜂巢。这样的景象,让诗人想起了过去的时光,但如今却只能独自一人登高望远,感受着孤独和无奈。
最后一句“独怜堂下千章木,跨历齐梁未改柯”,诗人对堂下的千章大树感到怜悯,它们跨越了齐梁两朝,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却依然不改其枝叶。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九日登临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身体状况和登高望远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痛苦和无助。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