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谣 - 明,程国儒

越州城,城何高,四十五里之周遭。
洼地填为基,陂陀凿成壕。
白昼鞭笞夜击櫜,石民之骨灰民膏,越城虽高越民劳。
越民劳未已,我田未耕又科米。
忙忙筑城归种禾,又恐无米供官科。
禾苗未青得秋雨,城吏打门夜如虎。
为言雨后新城摧,要我荷锸城上来。
城泥不干不敢回,又恐夜半闻春雷。
城头一雨城一动,越民登城向天恸。
民心似与雨有仇,天意实谓城无用。
当年当年天下平,天下无贼越无城,乃知在德不在兵。
愿无修城愿修德,使民复睹无城日。
这首诗描绘了越州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越州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先,诗中描述了越州城的规模之大,四周环绕着四十五里的周遭,城高且壕深。这样的描述展示了越州城的防御力量,但也暗示了这座城池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接着,诗中描绘了越州人民在城防建设中的辛勤劳动和承受的痛苦。他们白天辛勤工作,夜晚还要保卫城池,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然而,城防建设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善,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随后,诗中描绘了越州人民在战乱中的困境。他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劳动,还要面对官府的苛捐杂税和无理取闹。在秋雨之后,城中的百姓更是遭受了城吏的骚扰和欺压。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城防建设的反思。他认为战争和城防建设并不能解决人民的问题,真正的解决方法在于德政。他希望越州能够重视德政,让人民重新看到没有城防的日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越州城的景象和越州人民的生活,表达了对战争和城防建设的反思和对德政的追求。它展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