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寒 -
宋,赵某
蹇卫冲风怯晓寒,也随举子到长安。
路人莫作皇亲看,姓赵如今不似韩。
《奉和卢给事寓直宝应家池思黯兴》是唐朝蹇齐松的诗作。
这首诗首先从题面上的卢给事着笔。“风怯晓寒”虽然还没有点明时令,但却把春意怯人的感受,赋予给“晓寒”。这样,就把春意传达给全诗,增强了作品的魅力。卢给事是皇亲国戚,但是,作者却并不因此而加以粉饰,相反,却仍以客观态度予以审视。这,正是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在第二句中,点出了时令、地点和事件,“举子到长安”,而与上句相联缀,则表明这是关于科举的诗,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随”字相当精到而又含蓄不露,说明不是几个举子,而是许多举子。“时世英雄皆草草”(杜甫《洗兵马》)的时候,这草草群芳中的读书人要有所发展,无非是凭自己的本领通过科举来竞争。颔联正面描述群芳竞争。其中,运用反跌手法:他并不直接以自己夺魁张榜为满足,而特别强调即使张榜之后,也绝不因此自矜自炫。“莫作皇亲”四句是第三联的反句,其正面的含意是:即使榜上有名,也不会趾高气扬;如果姓赵的人趾高气扬,那么他也不配做一个普通的韩愈那样的韩家子弟。在封建社会中,科举不仅是对个人学问的检验,而且也是门阀势力的强弱凭准。因此,作者在这里对卢给事寄寓着殷切期望:希望他即使在科举中取得成功以后,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
这首诗语言朴素洗炼,而又含蓄不露。作者通过形象的刻画和精炼的比喻,寄寓了深刻的哲理和期望。同时,诗中“风怯”“晓寒”“路人”等词句,也富有象征意味。
总之,《奉和卢给事寓直宝应家池思黯兴》是一首优秀的讽刺诗。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它是以议论为主而兼以抒情的。但是这种议论和抒情并不是抽象的议论、空洞的抒情,而是以形象描写为手段,寓议论于形象之中,融抒情于景物之间。它的内蕴丰富而含蓄不露,耐人寻味。这一点,正是这首诗成功的秘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