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暮春清昼 -
宋,耿时举
暮春清昼。
政莺啭夏林,棠阴初秀。
鼓角欢雄,旌旗明灭,宝马又还西骤。
山水六朝堪画,宫阙千门如绣。
印悬斗。
盛元戎小队,花间迎候。
芳酎。
为公寿。
带雨梨花,未用啼红袖。
玉帐风前,胡床月下,谈笑要清群丑。
桃叶渡船应在,太白酒楼依旧。
暂回首。
看槐班爰立,沙堤成就。
这首诗是作者对暮春清昼的景象和自身情感的描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政莺啭夏林,棠阴初秀”,便是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象。黄莺在林间婉转啼鸣,这渐浓的春意中,棠花的绿荫也显得格外清秀。“鼓角欢雄,旌旗明灭”,这又是另一种景象,是军事气氛的画面。此处“雄”字,借指雄师,非寻常人马之雄。它与“宝马又还西骤”一起,写出了这次行动的重要和声势。
“山水六朝堪画,宫阙千门如绣”,对上述景物加以点染,似在写实,又似在抒发情感。随着“山水派”的写景抒情特色逐渐明显,唐人的诗歌往往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与情感色彩。这里的“堪画”“如绣”不仅写景,也是作者对朝廷此时情况的赞语。“印悬斗”,传达出此次行动前军队肃穆庄严的气氛。“盛元戎小队”,作者并没有一笔描绘元戎(统帅),而是以“小队”出之,以大笔渲染“小队”的声势,更显得军威雄壮。“花间迎候”,又以写人表现军威,达到了声色并茂的效果。
“桃叶渡船应在,太白楼酒依旧。”这两句中“应”字与“又”字呼应,又将时间推进到傍晚。“暂回首”承上,“看槐班爰立,沙堤成就”,则是为下句作一铺垫。这两句是作者想象朝廷中的情况:大功告成,朝廷正在举行庆功宴舞。“槐班”是武官的别称,“槐花”指槐树上的花圈,“沙堤”事见《文献通考》:“文宗(李忱)朝,郭暧镇滑州,堤水立德政碑。回鹘入侵后撤之。故事,虏退则馆胡于清泰门内槐树之下,赐宴赐酺各由所便。大中十二年上大酺之章乐语曰:‘仰瞻天宇四垂无事至公来。两省百辟同富岁颁胙喜幸逢赐宴接沾衣。’则当时有以槐树赐宴接沾衣之俗矣。”这些描写反映出唐代的社稷持重,人民安居乐业,军威赫赫、战功卓著。这一句中的时间、地点、事件,与前面的描写配合得天衣无缝。
总的来说,这首诗笔调明丽、阔大、富有气势,极准确地表达了这一军事行动的成功在于稳定大唐王朝的局势。其次其声情并茂之姿也写得英姿飒爽气派宏伟情意淳厚洒脱尽展读者面前。“槐班立功”、“沙堤成就”,足见此战为写整个安定国家之大业也。这正是本诗最值得称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