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僧通状 - 唐,李翱

上岁童子,二十受戒。
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口称贫道,有钱放债。
量决十下,牒出东界。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口吻,描绘了一个特殊的僧人形象。诗中描述的这位僧人,年纪轻轻就接受了佛教戒律,但并未像常规的僧人那样对君王和父母行礼叩拜。他自称“贫道”,以此区别于常规的僧人,似乎更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 诗中描述这位僧人会放债取利,这在佛教中通常被视为违背戒律的行为。然而,诗人在此并未对这种行为进行道德评判,而是以一种幽默和戏谑的方式表达,仿佛在描述一个与众不同的奇特人物。 最后,诗中提到这位僧人被牒出东界,这可能意味着他被驱逐出了佛教界。这在整个描述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转折,展现了一个特立独行、不受常规束缚的僧人形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僧人形象,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这或许是一种对自由、独立和个性的独特表达,也或许是一种对世俗社会的讽刺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