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夏初临 -
宋,李义山
夏初临,春正满,花事在红药。
一阵光风,香雾喷珠箔。
画堂旧日张家,梦中玉燕,早拂晓、飞来帘幕。
酒深酌。
曾记走马长安,功名戏樊郭。
螺浦如杯,豪气怎生著。
直须用了圮编,封侯万户,却归共、赤松翁约。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上片以景起兴,下片则是对往昔的回忆以及现在愿望的表达,思想纵横奔放,在激扬中显示出雄深雅健的意境。
词起两句,意思是说:正值春季,百花盛开,最有意味的要数芍药了。随着春天的来临,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花香,随着一阵轻风拂来,连珠帘也似乎喷上了香气。“花事在”三字,说明春天花儿竞相开放的时日尚多,为下面回忆往昔在京师时日作好铺垫。“光风”二字很有意味,它说明不是狂风暴雨,也不是绵绵春雨,风是和煦、清爽的。“光风”一词还暗指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感性与认识,暗转下面酒醒后的伤感心情。一个“喷”字,与珠帘的“珠”字相映照,更增香雾迷朦之势。写景中又暗转对旧游京都的回忆。
“画堂”两句,意思是说:那豪华的厅堂——张家旧时的府邸,曾做过自己的画堂。玉燕在梦中飞来帘幕边,天已破晓了。“旧日”二字,与前面的“花事在”相呼应,说明这里曾经是词人过去常来之地。这里以“玉燕”借指张氏宅中歌伎。一个“梦”字,表明了旧游如梦。“飞”字传神,令人想起豪家舞榭歌台。
下片换头用“酒深”二字过渡,由回忆转回到现实。“走马长安”二句,是作者在京师时所作《少年游》词中的句子:“长楸走马锦江头。烟淡峨眉雪满裘。”“走马长安,功名戏樊郭”,表明词人年轻时胸怀大志,以建立功业自诩。从京师回来以后,“功名”已成往事,“走马”亦如云烟过眼,“戏”字用得幽默而透出悲凉。
“螺浦”三句,为现实之词。螺浦杯”用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渐觉江天远,难寻螺顶杯”诗句改换而来。“螺浦如杯”四字形象地写出回归故里的愉快心情。“豪气怎生著”三字反问有力,逗出心中喜悦而又埋怨自己少年时无甚作为的憾恨。“直须”二句是对上述心情的进一步申说。走马长安的豪气如今已有余暇回顾旧事,加以感叹了。直须痛饮狂歌、直把此身、用到极致、方能了结壮志、求得封侯万户的愿望。“直须”二字劲炼洒脱。然而从京师回来以后,不免要想到现实情况。于是有了结壮志无成的憾恨。这也就为下边直抒归隐找到了出路。“却归共、赤松游约”,所以尽管现实种种不如意使自己失望,但自己仍要回到家乡去归隐、与赤松公约游并自得其乐。“赤松游约”,用《神仙传》中传说典故。《太平御览》卷九七引《仙传》记载:赤松子“上党人也……好食玉英、饵术。云此二人汉时已有名矣。”赤松子与张道陵同时,“而道陵亦好辟谷养生之术”。词人以张道陵自况,其用意是很深的。
此词写得脉络分明而层次见绪,长于比兴,有蕴藉远近之妙。其韵调激昂处不减高歌放吟。故而作者自认为“自比有情无害”。刘肃也称赞作者自度此曲,“为世之所未有”。这些评价说明此词确实是作者深情自抒之曲词。读此词不仅宜于体会其章法之妙、比兴之深、声韵之美,而且宜于领略作者那抑塞不平、感慨极深、傲世不屈的豪杰之气。这种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决定词作宜于自度自唱、长短句间荡漾着的浩然之气就更能充分地体现出它的境界来。
词之上片描绘春晨香雾迷朦之景;下片追忆京师梦燕晓飞之境;中以酒深长安功名一叹承转;归来后复以豪气赤松归隐之愿收束。境界跌宕起伏、章法多变、脉络清晰可见。比兴深沉寄托遥深致思远近之妙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