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 - 明,袁凯

江南好,流水中有鲤鱼与雁凫。
汝出取鱼与雁凫,养我堂上姑。
姑今年老,鸣声呜呜。
声呜呜,良可哀。
生而不能养,死当何时回?
死而不回,呜呜良可哀。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中年迈母亲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将景物的美好与情感的深沉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情的表达。 “江南好,流水中有鲤鱼与雁凫。汝出取鱼与雁凫,养我堂上姑。”开篇两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流水、鲤鱼、雁凫这些自然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希望家人能够去江南取回这些鱼雁,为堂上的母亲做食物,表现出对母亲的孝顺与关爱。 “姑今年老,鸣声呜呜。声呜呜,良可哀。”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母亲年老体衰、鸣声悲切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忧虑和怜惜之情。母亲的鸣声呜呜,令人感到无比的悲哀。这不仅是诗人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更是对母亲孤独寂寞的感叹。 “生而不能养,死当何时回?死而不回,呜呜良可哀。”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尽孝的悔恨和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诗人认为,如果自己早出生,能够为母亲尽孝,母亲就不会年老体衰,也不会孤独寂寞。然而现在,母亲已经离世,自己却未能回去看望她,这使得诗人感到更加悲痛。诗中“呜呜”一词反复出现,强化了情感的表达,令人感到诗人内心的哀伤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美景和母亲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之情。诗中通过对景物的赞美和对母亲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孝道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