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风摇丹髻 - 宋,葛郯

风摇丹髻,叶翦西岩树。
岁律峥嵘又如许。
看千峰倒影,浮动觥船,纱窗外,万幅鲛绡斗舞。
五弦弹不尽,碧落天高,隐隐孤鸿向云度。
送斜红敛尽,催上蟾钩,金风细,点破瑶阶白露。
任笛声、吹残一帘秋,看人栏,暮云高处。
这首词写得如痴如醉,如梦如幻,词人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创造了一个具有美感的神奇境界。 上片写景,写西岩的景色。“风摇丹髻,叶翦西岩树”中“丹髻”指红叶,句中“摇”“翦”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红叶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及红叶被剪碎后的点点情思。接着“岁律峥嵘又如许”一句,词人以“岁律”象征时光的流逝,显得深沉而感慨。“看千峰倒影,浮动觥船”用倒影在西岩镜湖中的千峰比喻觥船,巧妙地把水波荡漾的景象表现出来。“纱窗外”一句借景抒情,含蕴而见深长。既写出了夏日黄昏之时的悠闲情趣,又引出下文鲛绡、五弦、孤鸿等意象。 下片写情,写词人与情人携手游玩西岩的情景。“五弦弹不尽”,五弦当指《楚汉歌》所弹的琴。“碧落天高,隐隐孤鸿向云度”,这一联由景入情,将整个游乐的高潮推出来。“送斜红敛尽,催上蟾钩”,这里的“斜红”指落日,“蟾钩”指弯月。一句“送斜红敛尽”点出了时间的变化和夕阳的余晖。“催上蟾钩”中的“催”字赋予了万物以感情。也正是有了这样生动、形象的字眼,作者的胸襟怀抱也表现得深邃起来。 最后,“金风细,点破瑶阶白露”,金风是西方之风,也就是秋风,“点破瑶阶白露”,写出秋风的神力。任孤笛吹残一帘秋声,笛声自是声音以外更深的情感。至此我们也许已经体会到词人在寻找些什么,寻找那种将画图般的景象与内心的理想融合在一起的意境。“暮云高处”为景语,点出月已上弦,人的心也已从悠扬的笛声回到清凉的秋夜,从静谧的山水画卷回到生活之中。末句的“人”即指词中的主人公,“□”、“栏”、“暮云高处”,回环相扣,写出了主人公在孤独单若时对月怀人的情感。 这首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绘景抒情同一机杼,使词意融会贯通,达到完美的统一。全词笔调轻松闲适,富有情趣。词人通过自己的感官来捕捉自然景物中最动人的瞬间,描绘出一幅灵动自然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优美图画。然而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这样的理想画面只是词人在闲适之余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从整体上看这首词写景抒情皆有妙处,情景交融又富有神韵。词人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形容字句色彩来表现画面的美感。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词的画面生动而集中体现了诗中有画的写景抒情的特点。尤其是全词运用了一种动静交错、以动衬静的写法来突出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理想追求。此外这首词也体现了词人与众不同的审美理想,他希望将自然美与心灵美融为一体并用以表现心灵深处的感受,其作品更多地体现出清新明快的特点。这也是他能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