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歌三首 - 宋,李珣

水接衡门十里余,信船归去卧看书。
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
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
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逸和闲适。它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方式,包括读书、饮酒、垂钓、赏景等,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首联“水接衡门十里余,信船归去卧看书。”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环境,宽阔的水面环绕着隐士的屋舍,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隐士乘船归家,躺在船上读书,表现出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颔联“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表达了隐士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道家玄虚思想的向往。隐士认为,作为渔人不仅仅是为了捕鱼,更是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生活方式。 颈联“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进一步表达了隐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避世垂钓已经多年,这样的生活让他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即使官位再高,也无法比拟隐士的闲适。 尾联“笑指柴门待月还,倾白酒,对青山”描绘了隐士在月下饮酒、对青山的美景,表现出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隐士邀请朋友一起等待月亮升起,举杯饮酒,对着青山美景,让人感到无限的惬意。 最后,“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描绘了隐士乘船在湖面上的景象,鸥鸟被划船的声音惊飞,水溅到了隐士的衣服上,柳树在潭面上投下了自己的影子。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宁静、和谐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