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筝诗 -
明,黄圣生
月照高楼弹玉筝,泠泠飞峡泻寒冰。
羁人一听阳春曲,不畏秋风客秣陵。
这首诗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中描绘的月下弹筝图,是一幅幽清、寂静的秋夜图,又是一种高雅、古朴的艺术形象。
首句“月照高楼弹玉筝”,语言清新、优美、雅致。寥寥五字,几乎可以使人想见那高楼华屋、雍容华贵的氛围,以及那纤手丽曲、衣鬓迎风的情态。这不仅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清虚高雅的意境定下了基调,而且使读者自然地联想起那传世的七弦古筝。
“泠泠飞峡泻寒冰”,一语道出了“弹玉筝”的音响特色。一“泠”字,状出其声的清越、悠远;一“寒”字,状出其声的冷峻、凄切。而这正是全诗所要表现的“曲流寒”的艺术效果。
诗的后两句,即正面写“听”的感受。“羁人一听阳春曲,不畏秋风客秣陵。”“羁人”二字,实为全篇之“眼”,惟此“羁人”才最能感深、感切、感痛。他听了这曲子,顿时感到了温暖和亲切,仿佛是故乡春天的乐曲在召唤他,使他战胜了秋风的冷峻和秣陵的孤寂。这里的“阳春曲”即指美妙的乐曲,因其以“阳春”喻曲,不仅使抽象的乐曲获得了具体形象,而且暗示了弹者高超的技术和美好的情感。“不畏秋风客秣陵”,则表现了弹筝者与听筝者的深挚情谊。这两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更增艺术魅力。
这首诗写景清虚而优美,写情深挚而凄切,在创造意境方面十分成功。它成功地运用了“以乐写哀”的艺术手法,把本来并非是“哀”之乡思之情写得哀婉欲绝,以致使读者不由得不想起王之涣的《送别》绝句和李白的《静夜思》来。这是因为它们都表现出一种清新、明朗、高雅的格调。这种格调是盛唐文化精神的高度体现。
这首诗的语言也相当优美。如“月照高楼”、“泠泠飞峡”等语,都给人以明净、清新的美感。尤其是诗的末句“不畏秋风客秣陵”,虽然它是以乐写哀,但其表现形式却是那么柔和婉转,使人感到它更接近于一个优美的民歌句子。这正是这首诗语言的又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