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中书王舍人使北虏 - 宋,郑克已

细马缕金鞍,文星使可汗。
袖中天诏重,帐外节毛寒。
烽火燕城急,尘沙朔野宽。
安边在大体,何必斩楼兰。
这是一首表达希望朝廷派遣使者去安边重任的诗。全诗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拟和描述展现了诗人的热情和愿望。 首联“细马缕金鞍,文星使可汗”,描绘了细马在金鞍上的形象,象征着诗人对朝廷派遣的使者的期待和敬重。同时,文星使可汗也暗示了朝廷对这位使者的重视和信任。这一联以形象生动的描绘,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袖中天诏重,帐外节毛寒”,进一步描述了朝廷对这位使者的期待和信任。诗句中的“天诏”表示的是朝廷的最高命令和指示,“节毛”则代表了军人的威严和英勇。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朝廷重任的期待和对使者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持。 颈联“烽火燕城急,尘沙朔野宽”,描述了边境紧张的局势和严酷的环境。诗句中描绘的烽火和尘沙,让人感受到战事紧急、形势严峻的气氛。同时,诗人也暗示了使者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展现出勇气和智慧,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尾联“安边在大体,何必斩楼兰”,是对诗的中心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派遣使者去安边的愿望。这一句的含义是,只要具备大体和才能的人就能胜任安边重任,无需其他琐碎的要求或条件。诗人通过这一句再次强调了使者的能力和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重任的期待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热情的表述展现了诗人对朝廷派遣使者去安边的期望和愿望。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表述,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这首诗在表达主题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热情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