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
唐,无可
蟾宜天地静,三五对阶蓂。
照耀超诸夜,光芒掩众星。
影寒池更澈,露冷树销青。
枉值中秋半,长乖宿洞庭。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通过对中秋之月蟾的描绘,表达了对中秋节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联“蟾宜天地静,三五对阶蓂”,通过描述中秋之月与天地宁静的氛围相得益彰,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赞美。三五对应的是中秋的十五日,而阶蓂则是指台阶上的蓂荚,是一种传说中的植物,能够自行在月光的照耀下生长。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为后面的诗句奠定了基础。
颔联“照耀超诸夜,光芒掩众星”,进一步赞美了中秋之月的光芒,超群出众,光芒四射,甚至掩盖了众多的星星。这一联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中秋之月的光辉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颈联“影寒池更澈,露冷树销青”,描绘了月影在水池中更加清澈,露气使树木更加寒冷的特点。这一联通过细致的描绘,将月影和水露融入景色之中,增加了诗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尾联“枉值中秋半,长乖宿洞庭”,表达了作者对于无法在中秋节时去洞庭湖畔赏月的遗憾和失落之情。这一联通过情感表达,突出了作者对中秋节的重视和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月蟾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