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迟日烘晴 -
宋,王茂孙
迟日烘晴,轻烟缕昼,琐窗雕户慵开。
人独春闲,金猊暖透兰煤。
山屏缓倚珊瑚畔,任翠阴、移过瑶阶。
悄无声,彩翅翩翩,何处飞来。
片时千里江南路,被东风误引,还近阳台。
腻雨娇云,多情恰喜徘徊。
无端枝上啼鸠唤,便等闲、孤枕惊回。
恶情怀,一院杨花,一径苍苔。
这首词以空灵清丽之笔,抒写了作者在春日里所感受到的别样情怀。
上片写室内、室外不同环境所展现的意境。“迟日烘晴,轻烟缕昼,琐窗雕户慵开。”开头三句写初春天气,日暖烟轻,阳光照射在窗户上,室内显得明媚温馨,主人的心情也格外地好。“人独春闲,金猊暖透兰煤。”两句写室内之人,她慵懒地坐在室中,炉中炭火燃烧得很旺,室内暖意融融。
“山屏缓倚珊瑚畔”二句,将视线移到室外,窗外是山屏如画,柳条婆娑,春意盎然。一句“任翠阴、移过瑶阶”,更是将初春风光推至脑后。这几句词,选取“山屏”和“瑶阶”两个典型景物,使所描绘的室外春景带有诗情画意之美。同时,阳光的照射和翠阴的移过,又点明了词人初春午间这一时段的活动环境。
“悄无声”,词人所获得的温馨恬静的感受。“彩翅翩翩,何处飞来”作结二句,以景语作结,用“彩翅翩翩”状蝴蝶之飞舞而来,暗示着春光已近尾声,也烘托了春景之静。这两句将景与情融合在一起,从侧面描写出初春的温馨、幽静的气氛。
下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片时千里江南路”一句,词人于一瞬间感觉到千里江南仿佛近在咫尺之间。这里并非实指千里江南景物,而是抒写一种感受,是词人被春风所感而产生的一种错觉。“被东风误引”一句,“引”字生动地写出了春风对人的蛊惑之性。接着“还近阳台”,词人将笔锋一转,写自己的闺房之内也有春意之所在:“阳台”,是传说中楚王梦神交之处,词人将春光拟人化后作为无主之人流连于室内有形美色。所以紧承“还近阳台”一句即写那妍媚的风流雨云,“腻雨娇云,多情恰喜徘徊”,“腻雨娇云”四字是具有概括力的描写,它包含了春雨连绵不断的特色。因此第三片便笔锋一转,先写自己已寂寞难耐的情怀:“无端枝上鸠呼晴好”,天晴应坏有禽鸟啼鸣才对的,因为“枝上鸠呼晴好”,令人心情顿变;天是真的放晴了,“片时千里”的好景也会立刻显现眼前,“便等闲、孤枕惊回”,能珍惜这瞬息的春天大好时光的除了词人还会有谁呢?正因为如此,“一院杨花一径苍苔”更显其幽静凄清。这里用“杨花”和苔印来渲染万紫千红的春光已不在的气氛。也从侧面说明词人对春天逝去之速的惊觉。
这首词空灵清丽、感慨深微,通过所描绘的明暗相间的春景图,衬托出词人清雅高旷的胸襟和芬芳高洁的情操。遣词造句雅而不华,饶有韵味。如“山屏”“珊瑚”“翠阴”“瑶阶”“薰炉”“兰梦”“翠阴”“软风”“彩翅”“柳阴”“花香”“泥土”等等词汇色彩鲜艳元丽;以至不避“闲”、“暖”、“慵”、“腾腾”等闲字俗词的使用,却无损词味之高雅。可见词人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