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来秋往何时了 -
宋,崔木
春来秋往何时了。
心事知多少。
深深庭院悄无人。
独自行来独坐、若为情。
双旌声势虽云贵。
终是谁存济。
今宵已幸得人言。
拟待劳烦神女、下巫山。
这首诗是作者述说对某个人的深深思恋,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寂寞女子独自沉思的情景。诗人借春来秋去无休止、无人理解的孤独,喻示了自己飘零落寞之感,其中蕴含的情感很丰富。
首句“春来秋往何时了”,把人的情感投射到自然中去,似乎是在询问:春去秋来,岁月匆匆,何时是尽头?一个“了”字,带有不耐烦的语气,流露出无限的惆怅。这句看似在写景,其实是在写人,是在借写景抒发对某人的思念。
“心事知多少”,直接点明内心的愁苦,是对往事的深深怀念。
“深深庭院悄无人”,是写此时庭院的情景,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写静,但静中含动,无声胜有声,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翻江倒海。
“独自行来独坐、若为情”,进一步描述庭院的寂静,主人公那种孑然孤寂而又无人可诉的苦闷心情。以独自行来独坐为情,暗中对比了往昔与情人欢会时的繁华热闹与现在的凄凉冷清,一昔一今,两相对照,令人怅然。这句由陶渊明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获得灵感。
“双旌声势虽云贵,终是别人存济”,这里借用了典故。“劳神女、下巫山”,用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故事来形容男女之间的情深意长。
全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意韵深远。诗中女子孤寂难耐,百无聊赖,似乎已经达到了忍耐的极限。她渴望解脱困境,盼能重温旧梦。然而现实无情,一切都是枉然。诗中女子的心境和情感通过生动的景色描写和丰富的暗示得以展现,令人同情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