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林兴祚登台城 - 明,吴上瓒

寺侧寻山径,从空古蝶平。
湖头舟不系,树杪叶无声。
落日寒秋壑,飞烟薄暮城。
归鸦声不住,相与怆游情。
这首诗《山径》以诗人游览山寺、湖边所见的景色为题材,从诗人行走山间小径,秋日傍晚,闻鸟归鸦声中结束游览。下面我们来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赏析: “寺侧寻山径,从空古蝶平。”山寺侧古径空寂,无人行迹,足见寺已荒废。这萧索的景象引出诗人登临之意。以下文字多写于高处,有远眺俯瞰之势。“从空古蝶平”,概言道路宽阔。这句里的“从空”二字应与上句“寺侧”呼应,因为山路不可能平贴于寺侧,只能是通向寺院的远处了。 “湖头舟不系,树杪叶无声。”沿着高处俯视,所见到的湖中景色为之一清。“湖头舟不系”进一步写出游览的只有诗人一人,深得诗情画外旨。黄庭坚称:“造语奇巧者,所谓脱去蹊径意也。”张闰谓此二句:“此以意胜。其妙境飘出于宇宙之外。”则可谓得其旨趣。这两句从物外的山寺又转到物内的游艇以及湖面的荡漾景色上来了。“落日寒秋壑,飞烟薄暮城。”结联展示诗人秋日傍晚从山上俯瞰山下的景象:落日孤悬秋壑,岩岫间飞烟袅袅,暮色中的城郭若隐若现。这景色既已切合诗人“寻山”的主题,又触发诗人思归之情。 “归鸦声不住,相与怆游情。”尾联由写景转入直抒胸臆。诗人伫立山巅,目送归鸦,不禁与客一起为游兴未尽而惆怅不已。 此诗通过层层推进的写法,给人以浑厚流转之感。风格豪迈又含蕴蓄意,仿佛云开月出,舒卷在蓝天之中。句中用“古蝶”状山路,不仅形状切合山路的线形特征;而且表现出它具有蝴蝶般飘忽轻柔的特点;以“梢”写“杪”,生动地写出树枝摇曳起伏的形象。用“湖头舟不系”来表达游山兴尽无系舟而归的意味,极为生动而传神。另外各联均注意炼字,以取得形神兼备的效果。如“落日寒秋壑”一联中,“寒”字具有画意,表现了秋日的凉意和秋水的澄明;“不住”二字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伫立远望伫立久望之意。这些诗句皆有言外之意、韵外之致。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归隐的向往之情。在描写中,诗人由山寺的萧条到湖光山色的优美、由傍晚的景色到诗人内心的感受,层次清晰,结构紧凑。同时,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将山水赋予情感和生命,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