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天上粉云如扫 - 宋,李元膺

天上粉云如扫。
放小楼清晓。
古今何处想风流,最潇洒,龙山帽。
人似年华易老。
且芳樽频倒。
西风于我更多情,露金靥,篱边笑。
这首词写作者在龙山头观赏雨景的情景。上片写作者于龙山头处放眼远眺,粉云如扫,雨霁天清,表现出雨后龙山特有的清新景象。下片写作者举杯痛饮,欣赏雨后菊花,感叹人生短暂,风雨无情,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无限感慨。全词笔力雄健,意境开阔,格调高雅,是词人词风转变的一个标志。 “天上粉云如扫”,起笔就展示出雨后龙山的一种特殊景象。在作者看来,那漫天的浓云,经过雨的洗礼之后,已变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象刚刚打扫过的庭堂一样。一个“如扫”的比喻,十分确切而又新奇,给人以清新之感。“放小楼清晓”,这是作者于清晨时分登上小楼所领略到的雨后龙山和清新空气之感。这里虽没有浓墨重彩,却有无限的诗情画意。 “古今何处想风流,最潇洒,龙山帽。”此三句借自我潇洒风流倜傥的先例,赞颂眼前雨后景象的潇洒风流,而这种潇洒风流又最易被人们所模仿、欣赏,所以“古今何处想风流”。一“想”字承上启下,由景入情。龙山帽”是宋代秋天士大夫们所喜爱的文娱活动用具之一。词人登高远眺龙山胜景而慨然有感,表现出他开朗豁达的胸襟和热爱生活的态度来。 “人似年华易老”,这是词人发出的感叹之语。与“最潇洒”的龙山帽相对照,词人又想起人生短暂、年华易老的的道理来:“且芳樽频倒”。意思是说:我们何不举起芳醇美酒频频地畅饮呢!这无限的感慨包含着词人对生活无比珍惜之情。“西风于我更多情,露金靥,篱边笑。”这几句似乎是写词人饮酒时还不断地向篱畔菊花那里张望、注目。也许是菊花的经霜耐寒而更引起他的兴趣吧。也许对西风与露水珠的喜爱、欣赏还更甚于对菊花的喜爱吧!于是作者调笔直书:“西风于我更多情,露金靥,篱边笑。”这几句直把作者对雨后景象的赞美的笔触转向对西风、金露的描写上来了。 “更多情”三字,表达出作者在观赏雨后景象时所表露出的兴奋、喜悦和快情来。结句“篱边笑”,于虚幻中见真实,耐人寻味。在词的结句中借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菊花的经霜耐寒和笑对西风的特点表达出来。这些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词中写景明丽如画,气象阔大;抒情充分真切,积极乐观,都是难能可贵的。从这其中也可以看出诗人善于自我排遣寂寞、抒发豪情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高洁的人格情操。此词抒发了词人对生活的无比珍惜之情和热爱之情是具有深厚寄托的感伤之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表现了作者的开阔胸襟和高远志向;同时也体现出词人精神世界的高洁而富有活力。这种意境、风格的转变也反映出作者人生观、审美观的转变,表现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启示来。从这其中也可以看出宋代社会对于人们积极乐观精神的肯定与鼓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