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
唐,徐彦伯
雪暗穷海云,洒空纷似露。
朔风吹故里,宛转玉阶树。
孤妾调玉瑟,早寒生锦衿。
况君张罗幕,愁坐北庭阴。
这是一首深切怀思之诗。这是一幅冬季图。风雪飘忽,一似露凝为雪,正是冬季早朝的景色。大雪弥漫,暗黑无边,海云为之蔽塞;雪花纷扬,洒空如露,朔风为之劲吹。此情此景,使人不禁想到故乡的春云春雪,因为故乡的雪中景象是最能引起人无限温馨的回忆的。现在身在异乡,望着朔风吹动玉树,更使人感到寒冷和凄凉。在这玉阶寂寂、孤寂幽寒的环境中,怀思着远别的亲人,尤感形影相吊,孤寂难耐。
诗的中间两句集中抒写怀思之苦。“孤妾调玉瑟,早寒生锦衿。”诗人以情语出之,设想出如此富有情味的细节:妻子在北庭中调瑟遣恨,是因为北庭天气早寒,锦衿都感到了寒意。瑟为古代弦乐器,似今之二十五弦的古琴,正适合于表现如泣如诉的情调。这里不说调瑟之事,而是突出调瑟之人。“孤妾”二字,活画出人物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深。
“况君张罗幕,愁坐北庭阴。”罗幕,丝织的帷帐。北庭阴,指北庭的树荫。君,指丈夫。这两句是说:何况你身居幕中,张起帷帐,且坐且愁地望着北国寒树浓阴的凄凉景色呢?言外之意是:我之所以调瑟遣恨,也正是如此。而这种愁坐之情境与自己一样,正是因为都处于北庭阴寒的环境之中。结联是推想对方情景而己方情景自见。“朔风吹故里”,指故乡;“宛转玉阶树”,则自己身在北庭了。故里风清月白、欢声笑语之中也有春事融融的欢乐气氛与诗人的怀念亲人的凄凉心境形成极度的反差;而在玉阶宛转柳影婆娑的时节,故里家园早已是春花怒放了。在“宛转”二字前面加“轻步”二字,构成一个动作意象,使寂寞伫立、无语凝愁的形象显得十分轻盈袅娜。
这首诗以形传神,用细节点染的手法将人物内心的凄婉哀怨表达得淋漓尽致。诗的前三联写景抒情,情景相生。末联以“况君张罗幕”和“我”之愁坐对比抒情,而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结尾作结。全诗含蓄空灵、情深意切。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很有特色。诗人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一、二句实写景物的描写,三、四句则虚构成故乡亲人的温馨情景;五、六句实写身在北庭的孤寂凄清生活,七、八句则虚构成家人对自己的慰藉关怀情景。这样便在时空上形成了对比与跳跃,读来觉得委婉动人。另外从诗的含蓄蕴藉方面来说,这首诗也有特色:诗写怀念故乡亲人却不明写而以景之“虚”的形式出之;写孤寂凄清的心境也不直说而辅之以景之“实”的形式作暗示性表现;这种以景为真而情愈深的形式表达出一种深婉的情思。此诗之所以含蓄有致当与此有关。
此诗题为“北庭早秋”,但作者却把主要笔墨用于怀念故乡亲人上。这看似与题旨无关,但如没有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怀念段落的渲染,就难以烘托出“早秋”这个特定节候里满目凄凉的孤独心境及思亲怀归的悲切情绪来。所以这个细节描写是紧扣题旨的。这样写反倒显得构思别致、不落俗套了。诗人在抒情过程中善用衬托手法:一、二句先以朔风、飞雪等严冬景象衬托独居北庭过着“早寒”生活的孤独者(包括诗人自身和下文的“孤妾”)的凄苦心情;后二句又以故乡温暖亲切的气氛衬托眼前这个身处异乡飘零者的孤寂悲苦心情;而末二句则是用身处同一环境中的对方来映衬自己此时的处境和心情。这些手法使诗歌充满深婉曲折的顿挫之美。此诗语言自然流畅不事雕饰:虽未刻意锻造但却自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五七律中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