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晚眺 -
明,张含
凉风八月秋,独倚岳阳楼。
水自蚕丛国,山含鹦鹉洲。
过雁防湖阔,哀猿动客愁。
龙归锦云散,铁笛起渔舟。
这首诗《凉风八月秋》的意境与情感表达得非常细腻,仿佛是一幅充满着悲凉、哀愁与感慨的画卷。首句“凉风八月秋”便将季节的特征简洁而有力地描绘出来,营造出一种肃杀、凄清的氛围。接着,“独倚岳阳楼”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他一个人,与外界的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水自蚕丛国,山含鹦鹉洲”这两句则是对岳阳楼周边环境的描绘,水中繁忙的船只像蚕丝缠绕一般流淌而过,山间似乎充满了鹦鹉的鸣叫。这里的描绘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丰富多样,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慨。
“过雁防湖阔,哀猿动客愁”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愁绪与情感。大雁飞过,诗人却害怕湖水的宽阔;哀猿的叫声,引发了游子的愁思。这两句诗中充满了细节,通过“防”、“动”等动词的使用,使原本静态的景物变得动态起来,赋予了它们生命力,也更加生动形象。
“龙归锦云散,铁笛起渔舟”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其中包含了作者对于历史、对于生活的理解与思考。“龙归锦云散”描绘了曾经繁荣的历史画面,如同龙的离去一般,繁华消散,只剩下岁月的痕迹。而“铁笛起渔舟”则描绘了现实的场景,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与期许。这里用铁笛与渔舟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淳朴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