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二章拜呈慈云大师伏惟采览·和种桂 - 宋,胡则

累累丹桂子,秋落古禅关。
乍到圆蟾窟,潜依灵鹫山。
始知尘外有,会向月中攀。
千载孤峰上,清阴与客閒。
这首诗的主题是秋天的禅关和月亮。诗人通过描绘丹桂子、圆蟾窟、灵鹫山等秋景,表达了对清幽之境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首句“累累丹桂子,秋落古禅关”中,诗人以丹桂子为象征,描绘出秋天的禅关景象。丹桂是一种珍贵的植物,常被用作佛教寺庙的装饰和象征,寓意着佛门弟子修行的成果和佛法的庄严。秋天的丹桂凋落,也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引发人们对生死、轮回的思考。 “乍到圆蟾窟,潜依灵鹫山”两句,诗人将月亮比作圆蟾,将灵鹫山比作月亮的居所。圆蟾是月亮的别称,灵鹫山则是佛教中著名的圣地之一。诗人将这两处象征佛门清净之地的地方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佛门净土的向往和皈依之心。 “始知尘外有,会向月中攀”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尘外指的是世俗之外的世界,诗人认为在尘外世界中存在着更美好的境界,需要向月亮之境去追求。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最后两句“千载孤峰上,清阴与客閒”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祝愿。诗人想象自己在千载孤峰之上,与清阴相伴,过着闲适的生活。这不仅是对自己理想的描绘,也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期许。 整首诗以秋天的禅关和月亮为背景,通过描绘丹桂、圆蟾、灵鹫山等意象,表达了对清幽之境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友人的关怀和祝愿,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