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晓寒慵揭珠帘 -
宋,王沂孙
晓寒慵揭珠帘,牡丹院落花开未。
玉栏干畔,柳丝一把,和风半倚。
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
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後,繁华梦、如流水。
池馆家家芳事。
记当时、买栽无地。
争如一朵,幽人独对,水边竹际。
把酒花前,剩拚醉了,醒来还醉。
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鹃声里。
这是一首咏物词,借牡丹花来表达了词人对于洛中春色的留恋之情。上片以工笔描绘牡丹花的风姿神采,下片则转入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词人惜花怀人的情感。
首句“晓寒慵揭珠帘,牡丹院落花开未”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帘不轻启,因晓寒而慵动。院落中,牡丹含苞未放,可见是早春时节。这两句描写的闺中美人惜花情景,极为生动传神。
“玉栏干畔,柳丝一把,和风半倚”,转而描绘花木。这既是眼前的实景,又带有梦幻般的色彩,有无限清馨、幽静的意态。和风入室,带来了一缕春意。“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进一步以“扶春不起”的牡丹形容花的神韵。“国色微酣”,是说牡丹花色微红,像人喝醉了酒一样;“天香”句是说牡丹香气扑鼻。“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后,繁华梦、如流水”,笔触由实入虚,繁华梦也罢,“国色”、“天香”也罢,终归梦醒。
下片转入抒情。“池馆家家芳事”,点明以上所写为昔日春光。一个“记”字,领起下文许多旧事。说“争如一朵”,则是不如对花饮酒赏花了。“留连光景惜芳菲,自觉欢情减”,流连光阴,惜别芳菲,真令人欢情减折。可是到了“洛中池馆”,惜花怀人的情绪又抑制不住地奔涌出来,“一丛深浅,可怜无数”。末三句写得富有感情色彩,不知花是从哪里送来的一声声鸟语:“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鹃声里”。心情何等烦乱难禁。对于这些情的表达方式人们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这结尾部分也是有其意象优美动人的特点的。在遣词用字方面极见工夫,“一丛深浅”,道出了赏花时的视觉感受。“又”入杜鹃声里两句则把春天的景象和惜花的心情融为一体。既是以花拟人、以鸟传情,又是以情见长、意蕴丰富。
此词之所以出色,原因之一是在于它成功地运用了借物抒情、融情于景、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从表现手法上讲它是即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词作;从修辞角度讲它又是比兴贴切、用典精妙的佳作。这首词在词的意境上也是别具一格的。它以词人所特有的清新、自然、隽永的笔调把闺阁生活的琐事写入词中。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女性赏花时的感受与心情,把自然美与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看到一个优美动人的情景和一位美丽多情的女性的形象。使人读后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在当时文人词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