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十洲三岛曾行处 -
宋,王沂孙
十洲三岛曾行处,离情几番凄惋。
坠叶重题,枯条旧折,萧飒那逢秋半。
登临顿懒。
更葵箑难留,苎衣将换。
试语孤怀,岂无人与共幽怨。
迟迟终是也别,算何如趁取,凉生江满。
挂月催程,收风借泊,休忆征帆已远。
山阴路畔。
纵鸣壁犹蛩,过楼初雁。
政恐黄花,笑人归较晚。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其以自然景物的变迁来寓示人物的离情。秋日的萧瑟气氛被刻画得十分深刻,无论是重题旧折的枯树,还是残叶轻风,都在低声细语,传达出作者的孤寂之感。首两句首先描绘了诗人在过去曾游历过的“十洲三岛”中漫游的情景,展现出一幅与自然亲密无间的画面。然而,“离情几番凄惋”,接下来就转到诗人当前的情况,自然环境的变化,勾起了他的离情别绪。
“登临顿懒”,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疲倦和孤独感。同时,“更葵扇难留,苎衣将换”,暗示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担忧和恐惧。这里的“葵扇”、“苎衣”代指夏季的清凉之物,暗示诗人希望借此留住一些夏日的凉爽,同时也意味着即将更换凉爽的衣物以应对秋天的寒冷。
然而,“试语孤怀,岂无人与共幽怨”,这一句则显示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孤独感。他尝试向自己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悲伤,却发现没有人可以理解他的感受。这一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刻矛盾和痛苦。
随后,“迟迟终是也别,算何如趁取,凉生江满”,又回到对离别的思考上。虽然知道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但诗人仍然希望抓住夏日的尾巴,尽量享受更多的快乐时光。这种情感变化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既渴望离别,又害怕离别带来的痛苦。
“挂月催程,收风借泊,休忆征帆已远”,这几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充满了哀伤和无奈。月亮升起,催促着行船出发,风也借此停泊,让人不忍回忆远去的船只。这既是对离别的描绘,也是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
最后,“纵鸣壁犹蛩,过楼初雁,政恐黄花,笑人归较晚”,这里的意象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无奈。“纵鸣壁犹蛩,过楼初雁”是指蟋蟀在壁外鸣叫,大雁在楼外飞过,而自己却不能像它们那样自由飞翔。这里的比喻表明诗人对自己的困境感到深深的无力。同时,“政恐黄花,笑人归较晚”更是将这种自我责备推向了高潮。“黄花”常用来代指菊花,这里表示自己在众人都已回家后仍然留在了原地。这既是对自己行为的自责,也是对未来的恐惧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疲倦和无奈感。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也展现出诗人对离别的深刻理解和反思,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