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晴云十丈跨杉溪 -
宋,危昂霄
睛云十丈跨杉溪。
偏称夜凉时。
我来正值,一滩月朗,万木霜飞。
谪仙不住人间世,此恨有谁知。
何人画我,倚阑得句,听水忘归。
这首诗的主题是“晴云十丈跨杉溪。偏称夜凉时”,诗人通过描绘晴空万里的夜晚景象,以及自身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现出他在此处流连忘返的情感和心情。下面,我们将从诗句中的景象描绘、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赏析:
1. “睛云十丈跨杉溪。” 开头两句即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用“晴云十丈”来描绘杉溪的美景,展现出一幅清朗明丽的溪流画面。这句诗在色彩上,运用了“晴”的明亮和“十丈”的广袤,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2. “偏称夜凉时。” 诗人选择在夜晚凉爽时来到这里,进一步描绘了这里的舒适宜人。这里,“夜凉”不仅指天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舒适。
3. “一滩月朗,万木霜飞。” 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描绘了溪滩明亮的月光和万木凋零的霜降景象。这里的“一滩月朗”用明亮的月光照亮了静谧的溪滩,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万木霜飞”则描绘了深秋时节,万木凋零的景象,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和凄美。
4. “谪仙不住人间世。” 诗人借用了“谪仙”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这里的喜爱之情。李白曾被贬到人间,但他的豪情壮志并未因此消减,反而更加高昂。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这里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5. “何人画我,倚阑得句,听水忘归。” 结尾三句,诗人通过想象有人画他倚栏作诗,听水声而得句忘归的场景,进一步表现了他对这里的喜爱之情。这里,“倚阑得句”表现了诗人在这里欣赏美景,灵感涌现的场景。“听水忘归”则表达了诗人被溪水声吸引,忘记归去的情景。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晴空万里的夜晚景象和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现了诗人在此处流连忘返的情感和心情。诗中色彩明快、景色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