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回首吾庐 - 宋,毛并

回首吾庐,思归去、石溪樵谷。
临玩有、门前流水,乱松疏竹。
幽草春余荒井迳,鸣禽日在窥墙屋。
但等闲、凭几看南山,云相逐。


家酿美,招邻曲。
朝饭饱,随耕牧。
况东皋二顷,岁时都足。
麟合功名身外事,墙阴不驻流光促。
更休论、一枕梦中惊,黄粱熟。
这首词以雄浑、高昂的格调,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回首吾庐,思归去、石溪樵谷。”起笔之处,就点明了词人要描写的主旨。词人已到晚年,还不断地回首过去,思量着归去之计。“石溪樵谷”,溪旁有岩壁,樵者由此入谷砍柴。“思归去”三字,可视为向读者发问,也可理解为词人内心独白。以下所写,即是词人归隐的具体计划,他打算到石溪旁的谷中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临玩有、门前流水,乱松疏竹。”溪水清澈,流水淙淙,溪畔青松疏竹,十分幽雅。这样的地方,确是修身养性、安度晚年之所。 “幽草春余荒井径,鸣禽日在窥墙屋。”这里以景写情,借写景以寓心境。说“幽草”春去余,则年老无为可叹;说“鸣禽”日日窥望墙屋,则知其坐愁行客可悲。尽管如此,词人并无愁苦之色,词意更见悲凉。而写“幽草”正是为了写“鸣禽”,未及言明,读者早已悬想其人其境。下文情意相生。“但等闲、凭几看南山,云相逐。”笔锋一转,从极幽静突然转到极热闹。这一境界似天上仙境,又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等闲、凭几看南山”,只此一句,即足以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这只是暂时的遣愁舒怀,一旦走出室外便会无地自容。 下阕抒写词人的愤激之情。“家酿美,招邻曲。朝饭饱,随耕牧。”在饱食终日之后,词人逍遥于山林之间。在自然中找到慰藉。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这里虽为世外桃源,但自己及邻人皆有酒食,“饥者有其食”,然而饥寒并至的时候又当如何呢?下边转到岁晏之计。“况东皋二顷,岁时都足。”东皋有田二顷,年成丰足。然此处偏僻少人居住,“邻者不相过”,此言“况”字之中当有人相欺相侵之意。前阕是以乐景写哀情,此阕是以哀景写乐情。愈益显得情意之深。下文转写忧世愤疾之怀。“麟合”二句就是这种心境的表述。所谓“功名”,实指做一点有益于世道的工作,“身外事”是说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墙阴不驻流光促”,流光催人老,“老”即指词人,“墙阴”喻指现实中的黑暗势力。这表明词人不愿意沉湎于过去岁月,他更不愿意偏安一隅以享天年。他要为改变现实而奋斗。“更休论”二句承上而来,意谓不要再作梦中黄粱的幻游了。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晚年对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后所发出的浩叹和抗争之心。全词高亢激越、苍凉阔大之音中显出英雄末路的悲壮之感。使人振奋中含悲凄之情绪。格调与作者其它词作迥然不同。在词坛上这无疑是一颗明星升起了一刻光芒四射的璀璨之星。 作者晚年心态由无奈而超然物外、忘情山水最终归隐的整个过程都融入了这首词的字里行间。全篇语言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自在、一气呵成、感人肺腑。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大处落笔、乐观旷达、气势磅礴、格调昂扬。这种风格在作者晚年可谓达到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