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送户部家叔登黄阜 -
明,华察
离亭对衰柳,落日送行客。
秋声在孤屿,兴来恣探陟。
台殿澄夕阴,明灯照禅室。
夜静山月高,潭虚映空色。
水镜清道心,超然垢氛涤。
浮云亦何意,聚散随所适。
风叶逐归蓬,霜空起寒笛。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景色和诗人自身心境的诗,其中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抒发的韵味。
首先,诗的首句“离亭对衰柳,落日送行客”就点出了诗的主题——离别。在离别的情境中,诗人看到的不仅是那枯黄的衰柳,还有落日下离别的背影。这些景象为诗的情感基调定下了基础,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接下来的句子“秋声在孤屿,兴来恣探陟”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孤屿上探察的情景。这里的“秋声”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而“孤屿”则增添了这种孤独感。但诗人并没有被这种孤独感击垮,反而是在探索中找到了乐趣。
在描述了自然景色之后,诗转向了对台殿和禅室的描绘。“台殿澄夕阴,明灯照禅室”这两句描绘了台殿在傍晚的阴沉中,明灯照亮禅室的场景。这里既有自然之景,又有宗教之境,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深邃而神秘的世界。
“夜静山月高,潭虚映空色”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空灵。山月高挂,潭水映着天空的颜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水镜清道心,超然垢氛涤”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之境的向往,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灵净化。
最后,“浮云亦何意,聚散随所适”两句则将视线转向了自然界的浮云,它们聚散自由,无所适从,这与诗人的心境形成了呼应。而“风叶逐归蓬,霜空起寒笛”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风吹落叶,霜空起笛,给人一种凄凉而自由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种深邃而自由的心境。诗人通过对衰柳、孤屿、台殿、禅室、浮云、风叶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清净、自由和禅意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并没有让人感到消极,反而成为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动力。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深沉而自由,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