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 唐,李乂

玉辂寻春赏,金堤重晦游。
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
晃朗扶桑出,绵联杞树周。
乌疑填海处,人似隔河秋。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
汀洲归棹晚,箫鼓杂汾讴。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游春时见到的美景的诗。首先,诗的开头“玉辂寻春赏,金堤重晦游。”就描绘出了春天游春的欢乐气氛,人们乘坐着玉辂这种华贵的车乘,兴致勃勃地外出寻春赏景。金堤则描绘了春天雨水充沛,大地一片润泽的景象。 “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进一步描绘了水的流动和清澈。黑水浸表示河水深广,地派紫泉流则表示有清澈的泉水流动。这里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晃朗扶桑出,绵联杞树周。”这两句描绘了日出的景象,太阳升起的样子明亮耀眼,就像扶桑一样。同时,杞树连绵也表示树木茂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乌疑填海处,人似隔河秋。”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乌鸦在填海的地方栖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人似隔河秋则表示人们站在河边,感觉就像站在河对岸的秋天一样。这里既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也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石头的记忆。劫尽灰犹识表示即使世界毁灭,石头也会记得曾经发生的事情。年移石故留则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头也发生了变化。 最后,“汀洲归棹晚,箫鼓杂汾讴。”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人们乘船归来,晚风吹拂,箫鼓声和汾水流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欢乐和和谐的气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游春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