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佛阁 -
宋,张艾
渚云弄湿,烟缕际晚,江国遥碧。
鸿过无迹。
怕闻野寺孤钟动凄恻。
小桥路窄。
疏袖暗拂衰草,愁听蛩语还寂。
可堪过了,龟纱负瑶席。
荏苒露华白。
一夜秋窗惊晓色。
柳影孤危,残蝉空抱叶。
想摇落关情,归梦频折。
物华消歇。
尽倒断寒塘,幽香先灭。
怨红供、拒霜啼颊。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秋日的哀愁。词中借助于词调的特殊调式,一句之内跨越两字,极短促,上下句之间音节衔接紧凑,调子有极不和谐之感。在古典诗词曲中,属孤品。
“渚云弄湿,烟缕际晚,江国遥碧。”通过楚天暮色中那轻烟淡淡飘散的缕缕晚云、无边无际的大江中落日余辉的晃动倒影、远处漂泊孤零的船只以及由于烟霭笼罩依稀难辨的小山峦等物象,显示了一个迷蒙、空阔而又略带凄凉境界。这是对烟波江上的一个剪影。“无迹”是说人不在此处,只在回忆中有所感受。对孤鸿在遥远的水国逝去的影子加以刻画,这就勾起了“怕闻”两句。“怕闻”照应开头的“弄湿”,这里的烟霭虽然会使“湿”变朦胧不清,却增添了悲凉的感觉。“野寺”二句是转入正体的补充,围绕“孤钟”来写所闻,“衰草”二句围绕所见来写所感。“衰草”“蛩语”本来就给人以凄凉之感,“还寂”二字,则加倍写出四周环境的空荡和寂静。以下用“可堪过了”四字挽住后文分别铺写伤别情绪。“过”“了”的关系是词中为强调心理变化所常用的修辞方法。这四字使以上所写带有急促和忽然发觉的意思。“空梦”“频折”与伤离情怀紧密相扣。“物华”与“秋容”照应,并与“烟缕际晚”相呼应。结句“尽断”、“先灭”是愁情达到高潮时所出现的主观上的幻觉。
这首词在写作上运用了前人诗词中有特征的意象,合组成一幅秋暮江天萧条图景,再由图景推出词人伤离的情怀。整个作品在朦胧中表现了作者的心理活动,在空阔萧条的环境中托出沉郁寥落的心情,这也反映出作者高雅不凡的气度。苏轼在此时期写有《点绛唇》小令颇风骨清高。同时吴文英写秋思用意之淡远轻灵也显示出宋词的艺术高度。故陈洵龙腾霄编《古今词论》中《海绡说》曰:“宋贤诸集所载《霜花腴》一词,虚字处皆倩妙境。清空不在骨子里着想。”陈洵龙对这首词评价很高。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吴文英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