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赠太保蹇令公六首 - 明,袁中道

戟枝入树带春莺,坐看边烽雨后清。
万卷每同袁伯业,千杯不让郑康成。
山程易逐登临屐,月夜常闻函道声。
止恐三台虚上相,尚书尺一要来迎。
¤这首诗以赞美边疆地区雨后清新景色为主题,通过描写在戟枝下听春莺、边烽熄灭后的清净、与袁伯业、郑康成交游等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戟枝入树带春莺,坐看边烽雨后清”,描绘了戟枝插入树中,春莺在其旁欢快地歌唱的场景,而雨后边疆的清净也得以展现。戟是一种武器,在这里象征着权力和威严,而春莺则代表着生机和活力。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边疆地区和平安宁的向往和赞美。 “万卷每同袁伯业,千杯不让郑康成”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袁伯业和郑康成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都有着深厚的学识和才华。诗人与友人一起读书、饮酒,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知识的追求。 “山程易逐登临屐,月夜常闻函道声”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和友人在山间行走、月夜中听函道声音的情景。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默契和情感交流。 最后,“止恐三台虚上相,尚书尺一要来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权力的敬畏和对友人的期待。诗人担心自己会失去权力,而友人尚书则希望能够迎接诗人的到来。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权力的清醒认识,也展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交游情景和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谊和权力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